Google 試算表使用玉山富果(Fugle) API

更新

原 v0 版本將於 2021-06-26 終止服務。連結要改成 v0.2 喔!

前言

Google 試算表已經有一個好用的函式叫 GOOGLEFINANCE,比如用 GOOGLEFINANCE("TPE:2330") 就能拿到台積電的股價,不過這個函式只支援上市的股票

,上櫃/興櫃都是其他方式去抓,時好時壞,用沒多久可能就失效了!

這個月在玉山銀行辦了玉山證券富果帳戶,帳戶開通後就能使用他們的 API,免費方案一分鐘能呼叫60次,WebSocket 連線數5條,還有線上文件可以參考,平常就常在串接/開發 API,這個 API 不拿來用實在太可惜。

按照以下教學,就可以在 Google 試算表中用函式的方式拿到上市/上櫃/興櫃的股價:


玉山證券富果 API 文件

步驟1:先看一下線上文件,最終最終決定用 META(提供盤中個股/指數當日基本資訊) 這支 API,priceReference 就是今日參考價。


玉山證券富果開帳號取得 Token

步驟2:你要先有玉山證券富果帳戶,透過此連結開帳號你我都能得到富果幣回饋金,右上方帳號 > API 權限 / 管理,複製 API Token。




Google 試算表新增函式

步驟3:開一張新的 Google 試算表,工具 > 指令碼編輯器。


步驟4:在指令碼編輯器中貼上以下程式碼,儲存。


function FUGLEMETA(code)
{
  const url = "https://api.fugle.tw/realtime/v0.2/intraday/meta?symbolId=" + code + "&apiToken=貼上步驟2複製的API Token";
  const response = UrlFetchApp.fetch(url);
  const json = response.getContentText("UTF-8");
  const data = JSON.parse(json);
  return data.data.meta.priceReference;
}


步驟5:你這張 Google 試算表就多了一個函式 FUGLEMETA 可以用了,比如用 FUGLEMETA(2330) 就能拿到台積電的股價。



鍵盤推薦:開箱微軟的人體工學鍵盤滑鼠組 Microsoft Ergonomic Desktop


因為一般的鍵盤會讓我的左手腕呈現一個不自然的角度,所以早在2006年就開始轉用 Microsoft Natural Ergonomic Keyboard 4000 這組鍵盤,因為這鍵盤有弧度,打起來像在握鍵盤,左手腕不在彎曲就大大改善了疼痛的情況。這鍵盤好用到我買了三組,我跟我老婆都拿去公司使用,別人每次要我位置解 bug 總是不太會用我的鍵盤(上班到現在還沒看過有人用同樣的鍵盤)。


這陣子小孩比較大了,在家裡電腦前寫部落格的時間變多了,但家裡頭是一般的羅技鍵盤,打沒二十分鐘,手就又開始痛了,在原價屋找到 Microsoft Ergonomic Desktop 這套鍵盤滑鼠組合,價格是2290元(2020/10),這兩個東西分開買分別是鍵盤1890元、滑鼠是1290元,分開買總共要3180元,當然是組合價比較划算,跑遍新竹所有賣場都只有分開賣的方案,最後還是在原價屋訂購(沒有現貨)。


微軟還有一款更高級的版本:Microsoft Sculpt人體工學鍵鼠組,價格約3190元(2020/10)。先說說優點:1) 無線。2) 鍵盤更小,鍵盤的數字鍵又被拆成獨立的小鍵盤,所以如果不用數字鍵,整體佔的位置會更小。3) 鍵盤的弧度更有感,去賣場打的感覺跟現在用的4000差不多。

再來說說缺點:1) 我不喜歡換電池,Sculpt 這款光分離兩個鍵盤就要兩種電池。2) 再來他配的滑鼠沒有大拇指兩個按鍵,我通常會將這兩個鍵設為上一頁下一頁,追  code  的時候很好用。

如果未來 Sculpt 出了單獨賣有線鍵盤,應該會買來用,畢竟4000都已經停產買不到了!


滑鼠是右撇子專用的造型,大拇指兩旁多了兩個按鍵可以配置常用功能,滑鼠鍵按起來是屬於比較悶的聲音。



白色鍵盤是現役的羅技鍵盤,新的鍵盤長度跟原本的鍵盤長度差不多,中間有個弧度不大的微微拱起,鍵盤配置有個小小的缺點,F1~F12 這一排沒有明顯的間隔,一開始不太習慣想要按數字鍵1都會不小心按到 F1。



上面兩張圖是我手放一樣按鍵的擺放方式,在白色鍵盤上左手腕有個明顯的反折,打久了就會造手腕的不適感。在新的鍵盤上,左手腕被鍵盤拱起來,除了手腕沒有反折外,還被鍵盤撐起來,手腕的重量可以壓在鍵盤上。


另一個小特點(我手上的鍵盤沒看過這功能),鍵盤右上方有一區熱鍵,搭配 windows 系統,這五個熱鍵可以叫出計算機、截圖、切換視窗、登出和搜尋功能。截圖這個熱鍵在工作上真的蠻實用的,不用再跑到程式集還是搜尋裏找,節省不少時間。

結論,如果需要這個造型的人體工學鍵盤,除了微軟也沒有別的選擇了,以2290這個價錢,人體工學鍵盤再加上一個不陽春的滑鼠,個人覺得是物有所值。不喜歡滑鼠也可以用1890單買鍵盤。真心希望手腕打鍵盤會痛的人,都去試看看這個鍵盤,有人買才會有後續版本可以買,我才不會有錢也買不到鍵盤!



MacBook Pro 13"(2020) 高階款入手:開箱 + 資料轉移 + 外接螢幕

終於把我的 MacBook Pro 13 吋升級到 2020 年款了!從 2012 MID 升級到 2020 版本真的是超級有感,Intellij 不頓了,多重桌面以及外接三螢幕時的畫面切換都順暢與多,真香!

換機的動機

現役機是 2014/1 購入的 MacBook Pro 13"(2012 MID) 老機,RAM 加到當時最頂規的 16G,硬碟也換成了三星 512G 的 SSD,也換過電池,平常使用情境是外接三顆 FHD 螢幕,Chrome 開50個以上的分頁,Eclipse 編輯程式碼,開一個 VM,這樣也是順順用了六年多,不得不說真的是很夠本了!

最近動念想要升級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年初因為會碰到 React.js 但花時間又找不到好用免費的 Eclipse 插件,就訂閱了一年份的 Intellij,沒想到使用起來 lag 到不行(尤其是輸入中文的時候),嘗試了一堆優化的方式都無法改善可能是因為語法校正造成 CPU 滿載的問題。

第二個原因是怕 OS 系統升級把開發環境搞爛,OS 版本死守在 10.11 El Capitan 四五年了,然後一些 APP 開始不支援 10.11 的版本,但實在不想賭人品直接升級,還是買一台新的,轉移不過去至少同時還有舊的可以用!

選購

MacBook Pro 13" (2020)

準備要買的時候又剛好碰上蘋果發佈年末要開賣 ARM 架構的 MacBook,真的是天人交戰很久,最後想想不要去當第一批的免費測試工程師,另外剛好碰上燦坤買萬送千的活動,也曾經想說要不要直接從官網客製更高規格(i5 升級 i7 / 16G 升級 32G),但看到試算後那高貴的價格,就還是在燦坤訂了 MacBook Pro 13" 第二高價(57900 折扣後 52900)的版本。

上網登錄有十年保固


另外也買了 moshi iGlaze Pro (13-inch, 2020) 輕薄防刮保護殼 和 HyperDrive 9-in-1 USB-C HUB,HyperDrive 這款 HUB 有三個 USB 3.0、一個 HDMI 輸出、一個網路孔,剛好符合目前的使用情境,不過這樣又多花了快 3000 元,真的覺得蘋果拔掉一堆介面,然後消費者又要買一個 HUB 把這些介面接回來這件事很腦殘!

資料轉移

MacBook資料移轉/轉移

先講結論,我這次真的是幾乎無痛轉移(我兩台 Mac 作業系統版本不一致都能轉移成功),轉移完成就可以開始寫程式了(除了非常少數的 APP 需要升級外,比如 SourceTree)!

轉移方式很簡單,兩台電腦都在同一個網路下,同時開啟『系統移轉輔助程式』:
  • 新的 Mac:選擇『從 Mac、Time Machine 備份或啟動磁碟』
  • 舊的 Mac:選擇『至另一部 Mac』
剩下來都是看得懂中文,會按下一步就可以了!

資料轉移遇到的問題

MacBook資料移轉/轉移 250G

MacBook資料移轉/轉移 @ WIFI

如果那麼簡單就不會有這一個章節了,我需要轉移的資料大概是 250G,兩台筆電都連上同一個 Wi-Fi 來進行轉移,顯示需要的時間大概是三個半小時,網路上看到轉移 100G 的資料大概是1個多小時,算起來差不多,就這樣放了三個小時後回來看,結果不知為何就顯示轉移失敗,第二次放了兩個多小時也是一樣。這時候才注意到『連接 Thunderbolt 或乙太網路接線可加速傳送資料』。

MacBook資料移轉/轉移 @ 乙太網路

舊的 MacBook 本來就有網路孔,新的 MacBook 趕緊插上 HyperDrive 9-in-1 USB-C HUB,果然速度就快上許多,我明明把兩台 MacBook 的 Wi-Fi 都關了,資料移轉途中不知道為何還是會在 Wi-Fi / 乙太網路 間跳來跳去(連上家裡的路由器看也看到這兩台 MacBook 都是同時連上 Wi-Fi / 乙太網路),還好兩個小時後真的轉移完成了!


新的 MacBook Pro 開啟,帳號已經轉移成功,登入後連在舊 MacBook Pro 開啟的 Chrome 分頁都一模一樣的在桌面上打開,接著開了終端機 Java 版本也一致,開了應用程式底下 APP 都還在,開了 Finder 原本的資料夾結構也一樣,開發的 IDE 都能執行 Spring Boot,開了 Docker VM 也能開啟跑的 Docker 容器!

Wow! 真的是無縫接軌!

外接三螢幕


目前外接的做法是:
  • HyperDrive 9-in-1 USB-C HUB 上的 HDMI 輸出 > 螢幕*1
  • HyperDrive 9-in-1 USB-C HUB 上的 USB 接 JUA365 USB3.0 to HDMI雙外接顯卡 > 螢幕*2
沒有問題,也因為 MacBook Pro 升級的關係,虛擬桌面的切換以及視窗的自動靠齊都更加順暢了!

結論

這次的升級體驗真的很好,除了資料轉移花了太多時間以外,根本就沒有遇上太多問題,但也不會想說早知道我就早點升級,因為這幾年來的 MacBook Pro,都是搭配那腦殘的 touch bar 以及容易出問題的蝴蝶鍵盤,還沒提全部都是 type-c 需要買 HUB 才能接網路線用 USB 設備這種爽到周邊廠商苦到使用者的鳥設計。

PS:不過一定有人會問怎麼不用 Windows 筆電,我兩台 Windows 桌電一個月來兩次關不掉的自動更新重開機我就受不了了,更別提一更新下去就不知道更新到什麼時候的問題了!